佛本师释迦牟尼颂
云何名为佛 华言正觉者
如梦中醒觉 见闻皆真实
问:云何名为觉?
答:不知者知,不明白明白,如梦中才醒一样。
问:云何名为正觉?
答:见闻真实,不错不倒,不是做梦与妄想之情境。
明因果定律 知是处非处
慈悲教化人 令人都成佛
问:觉些什么?
答:明白因果,晓了是非。
问:什么叫因果?
答:若事情想起头是因,中间经过叫缘,完成是果。
问:怎么叫是非?
答:善叫是,恶叫非。
问:如何分善恶?
答:自他顺心,自他有益,今后都好,或后来好,为善。
自他不顺心,自他有害,今后都不好,或今好后不好,是恶。
这些道理,要分别与自己经过的是非事实,自心决定,世间上称叫良心。
问:云何叫慈悲?
答:慈能对人做好事,使人安乐;悲能救人苦难,使人离苦。
问:人人都能成佛否?
答:能成。要随佛慈悲之教,听佛的话,学佛法,行佛事,就能。
光知道,光说就不能。
以上问答佛,以下说本师:
云何称本师 佛教创始人
四十九年中 教弟子学佛
问:云何称本师?
答:本者,根本。犹如树根及树木本身正杆,枝叶花果,依他发生长大成熟。
师者,自能行善法,也能令人成就善法,一切善法之根本,故称师。
问:云何名为佛教?
答:使人成就正觉,知道因果善恶是非,教人人成佛之教,故曰佛教。
问:怎么叫创始人?
答:开头成道之人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。他是印度国王净饭王太子,名叫悉达多,他看见有情苦,发救拔心,出家后在大雪山修定,六年苦行,成道后,四十九年说法教人,随后弟子相传直到如今,世间上就有了佛教。
问:四十九年说法,说些什么法?
答:说了三藏十二部经,有九千多卷,若将各种文字合起来还不止此数,都是教人了解因果,是处非处修行方法及究竟离苦得乐成佛之道。总为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,我们应当学。
问:佛教经籍这样的多,我怎么学得了!有简明的入门方法否?
答:经典虽多,都分析有界限,学它不难,若要了解四谛道理,依戒、定、慧三种学,就进了门,渐次上路,并不杂乱难学。
问:怎么叫戒、定、慧?
答:戒者,就是学佛一定的规律,应做不应做的事,总为身口不扰害人( 之自由),不侵害损人(之财利),以此为根本。更进一步还要有慈悲与一切有情拔苦予乐。
定者,必须身心一定,身不扰害侵损他人,心不乱想非分之权利,习学一心定净,依法静坐经行,就能却病延年,身体健康,长寿安康,最后希望是要因定生慧,集中精神便能开发智慧,显现种种神通妙用。
慧者,遇事了解善恶,是处非处,因果细微之理(六因、四缘、五果),不做损人利己,克服私心主见,一心成人之好事善行,并能以此转教别人,是曰智慧。
佛四十九年之中就以这些方法教人依此戒、定、慧方法,必定成佛。
以上本师一颂竟,以下颂释迦牟尼:
释迦翻能仁 牟尼翻寂灭
仁心个个有 烦恼障仁心
私心为自己 不能利众人
佛能说能行 故称为能仁
牟尼如意宝 得宝事随心
灭私断妄念 专心利众人
宝者佛智慧 慧心只为人
谁能得此宝 便即是牟尼
问:云何称释迦牟尼?
答:此是印(度)语,中士翻译云:释迦者,能仁,牟尼者寂灭,又是如意宝的意思。
问:云何叫能仁?仁是什么讲?
答:仁即是慈慧心,犹如谷麦果种能生长的看不见的性及看得见的细芽苗稼等,乃至花果生长成熟之力,都叫仁性,此性人人都有,所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佛。
问:我们既有此仁心仁性,这阵何不成佛?
答:我们的仁性种子,受了水火种种伤害,或是水土人工耕植因缘不足,不对头,所以不生能仁花果,若依照佛说发起慈悲种子,如法栽培,便能成佛果,个个都能。
问:水火是什么?
答:水是贪爱心,把种子泡坏了。
火是嗔怒心,把芽子烧坏了。或是自私懒惰,不发动利人慈悲之事,日夜自蒙不管他事,种子树苗也就不能茂盛,莫得收获。
惟有本师释迦,能知道此理,自修自作,四十九年教化弟子,同行此道,能知能行,又能教他,故称能仁。
问:怎么叫牟尼?
答:牟尼是如意宝之意,也是仁心之智慧作用,得此宝者万事随心,不求自得。云何得此宝者,要从寂灭中修智慧,便得此宝。
问:云何是寂灭?
答:寂者,恬静安然,不做非义妄想分外非理之事,心头平静,淡然无为。但不是消极正事,而是克服烦恼妄念、恶行、自私自利之行为,名之曰寂。灭者,凡不应做之事,坏社会坏佛法、坏自己善行之事,未做不做,已做者即时停止,做过的恶事改悔,永不再做,名之曰灭。
谁能依法学修成就,此人便是释迦牟尼佛。
云何名为法 三藏经律论
说佛教教理 三学戒定慧
教人作修行 由戒能生定
由定生智慧 谁修谁成佛
问:云何名为法?
答:成佛之方法也,理论与行为及证得之果义,总经律论三藏,藏者藏聚也。
问:云何为经藏?
答:如来四十九年所说之法相,法数,法类,法门,法次,法行,各各修行成道之事理方便,弟子们记识结集起来,结集者组合也,有三藏十二部经,部者分类也。
问:云何为律藏?
答:僧团之组织,和合,做事,修行,生活之总方法也。有三种意义喻说为律。律者,世间音乐歌舞演奏之定法也,排调乐器歌声乐声舞艺表情等和作之事相分三。
一,和合一致,乐声,歌声,韵调,演情必要配合恰当一致合作。
二,有韵有调,调门不得,自意随便,甲作南歌,乙作北调,虽都巧妙,不能配合,人不爱听。
三,演义有情有趣,有理有事,不得应悲反笑,喜时哭泣,唱演与乐音不合不恰。
总为一切和合,恰当,不增不减,不改不移,名之曰律。
问:云何名为论藏?
答:如来声闻弟子秉佛教法,其中深隐难知之意,分别显明或告以实践之次第,或作经验之引遵,及成就之方便等等,皆名之曰论藏。
问:三藏三学有何分别?
答:就本质说皆是一体,没有分别。依作用说,便有分别,三藏是道理学识之组织之原则,三学是修行实践上条件因缘之配合成就之法。
问:三藏三学太多,可否分学一种?
答:三藏可以专学一经一论一律,再学别种。
三学实践修行必须全具,不然条件不全,决不成就。
问:全具是就千万经典都须学完否?
答:不是。但就一种次第方法成就上必要之戒定慧三学,定要完全具足,可以参考修行次第论及先学四分律藏,其中有佛说十年二十一种五法,分别详尽,不是全部一齐学完,亦不是无次第乱抓,必须有如法善知识引路。(注:此段内容考虑篇幅,有省略。)
云何名为僧 贵和合团聚
分世俗贤圣 贤圣四果向
世俗七众分 家三出家四
皈依受净戒 奉佛学佛人
问:云何名为僧?
答:依律法团结,慈悲和合之众。或云僧伽,团体也,若一二人者,名曰僧人,四人以上乃名为僧。
问:云何名为贤圣僧?
答:行道证果之人也。须陀洹,斯陀含,阿那含,阿罗汉,名为四果;未得证果,而能行道向前走者,名曰四向。此之八种皆称为贤僧宝。
问:云何名为世俗僧?
答:未得果向者,总为七众,在家者优婆塞、优婆夷及近住(八关斋者)共有三种,出家者,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之四种,都须皈依三宝净戒,条件各各不同,分别授持,亦名别解脱戒,如是成道奉佛学佛之人。称名为宝者,圣贤四果四向之人及持戒僧团,名之为宝,余者是僧非宝,在家众非合聚时不得称僧人。
问:为何学佛定要出家?
答:一、佛制在家三种,亦能学佛法,但不能守护佛法,为守护、增长相续传演故,必须出家。
二、佛法广大,修行之事更多,人生几十年忙不过来。
三、上头两件事,都要专心一志,放下自己权利及五欲受享,身定心定,乃堪成就应办之事。
四、若做利人之事,必先赤条为人,是急进派心想快些成办二利之事。
问:此佛法僧,何故称之为宝耶?
答:有六种意义:明,净,坚,严,希有,无上。比如世间之宝,金,玉,珍珠等皆是,具有:
(一)光亮照人;(二)不为秽物所染;(三)坚固不坏;(四)色像美丽;(五)希有难得可爱可贵;(六)世间之物无有更可贵重,胜过宝者。此是喻说,若法说者:
一、明者,无无明,故无所不明,过于日月之光,过现未来,复盆悉照故。
二、净者,无我,无爱染、嗔恚,正真,平等,清净。
三、坚者,显示法相法义符合正真现量,不动不摇,加不了更改,事事先有否定故(如经云:一合相者,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)。
四、严者,法义深广,须弥芥子互即互入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变像万千,皆因明正量准绳,而且词严味深,是智者,爱乐游观之庄严园苑也。
五、希有者,如是道理常见难了,对面无睹,确实希奇。
六、无上者,同此明净坚严等一样义理,无能匹者,何况更有上者。
此之宝义甚深甚广,少文难尽,随引导人所学经历,随机善说可也。
问:此之所说如何下手学习随行?
答:颂云:
佛说众善法 不放逸为尊
佛说一切自利利人之善法,成就之方法虽多,唯一的是,精进不放逸。
能诵复能解 实行有精进
又能转教人 人中最第一
能诵不解理 能精进实行
世间亦稀奇 是中第二等
无勤无诵解 懒惰不求闻
对人无惭愧 世间所厌弃
此三等人唯愿勉学第一等,决不可学第三等人。
此之参考书,依宝相赞不多不少,或加修行次第及阿含经等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