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世音菩萨

 

一、功德介绍(意)

观音菩萨,梵文Avalokiteśvara,亦称观世音菩萨、观自在菩萨等,代表着三世诸佛之大悲总集体,被称为“无缘大悲宝库观世音”,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浙江普陀山为其应化道场,被誉为“大悲观世音菩萨”。他相貌端庄慈祥,经常手持净瓶杨柳,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,大慈大悲,普救人间疾苦。我国古来即有“家家弥陀、户户观音”之谚语,足见观音菩萨信仰之深入民间。

当人们遇到灾难时,只要念其名号,便前往救度,所以称观世音(详见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)。根据《法华经》,“若有众生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。若多嗔恚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嗔。若多愚痴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痴。”

在佛教中,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,同大势至菩萨一起,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,并称“西方三圣”。

观世音菩萨,无量劫来,成就大慈大悲法门,利益众生,于生死苦海,为作船筏,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。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,无苦不拔,无乐不与。尤其是眼目有病者,可专念《普门品》之一颂即易愈:“无垢清净光,慧日破诸暗,能伏灾风火,普明照世间。”

《妙法莲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云:“众生被困厄,无量苦逼身,观音妙智力,能救世间苦,具足神通力,广修智方便,十方诸国土,无刹不现身,种种诸恶趣,地狱鬼畜生,生老病死苦,以渐悉令灭。”又云:“争讼经官处,怖畏军阵中;念彼观音力,众怨悉退散。妙音观世音,梵音海潮音,胜彼世间音,是故须常念。念念勿生疑,观世音净圣,于苦恼死厄,能为作依怙,具一切功德,慈眼视众生,福聚海无量。”

《楞严经》中,观音菩萨说:“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,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,能令众生持我名号,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,二人福德正等无异。”《法华经》中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:“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,复尽形供养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。……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乃至一时礼拜供养,是二人福正等无异,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。”

《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》中,观音菩萨言:“世尊,我观世音菩萨名字难可得闻,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,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,彼二人福正等无异。”又云:“世尊,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,昼夜殷勤称我名者,皆得阿毗跋致地,现身得离一切苦恼,一切障难,一切怖畏,及三业罪悉得除灭。况复有人依此经教如法修行,当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如在掌中。”

因为观音菩萨,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,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,平等爱护众生,作无限度、无止境的救济工作;何止悲心拔苦,且大慈与乐。所以慈悲,是观音菩萨的志愿;慈悲,是观音菩萨的德性;慈悲,亦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。观音菩萨,由于无限慈悲的驱使,曾经救拔无边众生的苦恼,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。凡称念菩萨圣号之人,其功德不但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相等,且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相等。

 

二、赞颂(语)

如是发净信心思观音菩萨无量功德而生欢喜、敬重而念颂言:

1. 离诸过染身白色,顶上弥陀妙庄严,以大悲眼视众生,观自在前我赞礼。 

2. 具足神通力,广修智方便,十方诸国土,无刹不现身。 

3. 具一切功德,慈眼视众生,福聚海无量,是故应顶礼。

 

三、礼敬(身)

思惟观音菩萨之无量功德,内心发欢喜,而虔诚顶礼三、七或廿一、百八遍,或右绕三匝、七匝、百匝。

 

四、祈愿方式

心中默想自己现前当来之如法善愿而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(三遍),然后口念自己之愿,希望观音菩萨加被自己善愿成满(例如愿求男女、求祛病、求离苦厄、求家庭和睦、事业顺利、身体健康、一切世出世之善愿成办等)。

所谓有求必应心诚则灵,祈愿成功之关键在于:(一)虔诚恭敬,相信三宝有力量成办自己之心愿,持续地祈求;(二)所求应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之事,也就是要明白佛菩萨对善愿满足,对恶愿不会满足的;(三)体会观音菩萨大悲心行,不恼害一切众生并发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的大悲心;(四)不论此尊之像做工庄严、细致与否,皆不应说此像不好、不美、甚难看等等;不论此之像以铜、金、木、石、泥乃至巴掌大的一张纸或商标上形式出现,皆应存恭敬,皆能得福。

 

五、详细介绍观音菩萨事迹功德之经文

  《妙法莲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《楞严经》《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》《大乘庄严宝王经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