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起的法则

那么缘起到底是什么东西?这里就介绍它——最根本的法则。它的原则性是什么?就是此有则彼有,此生则彼生:有了这个,那个就有;这个生了,那个也生,就是说互相依靠的,没有一个独立的、不靠人家的、可以存在的东西——是没有的。所以说我们讲中观就是要讲一切法没有自性,什么叫自性?就是离开了其他的因缘,自己可以独立存在,这样子的东西叫自性,那么我们在讲缘起论里边,这是没有的,一切法离开了其他的因缘,它自己不能存在,都是靠因缘和合而显出的那个幻相,离开了其他的因缘,它本身就不存在,所以说此有则彼有:那么这个因缘条件有了,这个果法就有,因缘条件生起来,果法就生;反过来说,假使此灭,这个彼也灭了,因缘条件散掉了,那么这个法也不见了——“此生则彼生,此无则彼无:这个没有了,那个也没有了,反正这个是缘起的根本法则。

昨天不是介绍了,马胜比丘说的,因缘所生法,如来说是因,人家问一切法的因是什么——我们今天也有人问,这个世界上最初的因是什么——还是因缘,它都是因缘成的,因缘所生的法,这个就叫因,你说什么因?就是因缘!——“诸法因缘灭,诸法怎么灭?因缘散掉了,它就灭了——“是大沙门说,这个是大沙门”——佛说的,佛说的缘起就是这个,这个缘起的偈,跟这个原则是一样的,这个是学说,条理化了一些,这是对机说法的一个样子,其实道理是一样的。佛陀认为一切现象,都是因果互相联系、相互依存、互为条件的。

这个跟现在的唯物主义的什么辩证法是相同的。但是我们就是声明一个:虽然是辩证法,我们却不是唯物,我们是因缘——缘起论:一切法,它独立存在不可能,一定要互相联系——你靠它,它靠你,互相的靠,互相的依靠、相互的存在,这个以那个为条件,那个以这个为条件,如果把这些因缘条件去掉了,那本身也不存在,没有一个法是例外的,那就是佛教的特色。

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没有自性,都是因缘和合的。没有一个最初的、根本的、独立存在、可以不依靠其他的东西,没有的。所以你要问世间哪个开始的,那开始决定有一个不靠人家的东西,从它开始。道教是什么?混沌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这个也是从最初的一个东西——混沌,开始有这个世界。

《法华经》里边说,佛种从缘起,哪怕是成佛,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,离开缘起,天然的佛没有。所以我们说一切法都是因缘互相联系、互相依存、互为条件,没有一个最始的。最原始的、基元的东西是没有的。在缘起论来解释问题,是没有辫子好抓的;

下边我们说,“佛经中常以‘束芦’来比喻这种关系”,佛经里面这个缘起的样子——互相依赖,互相依存,互相联系,互为条件——经常用束芦来做比喻,束芦是一个什么东西?芦是一种草,芦草。芦草把它捆在一起,然后把它分了三股,这样子就地上站得起来了。本来芦草是软趴趴的东西,你把它站,它要倒下去的,你两股合起来还是要倒的,三股这样子叉起来,放在地上,一站起来,倒不了了。那么它是靠什么站起来的?——你靠他、他靠你,少一股就不行。哪一股有这个能力站起来?没有,都没有!但是三股合起来之后,三股都站起来了,这站起来的原因,就是你靠他他靠你,每一个靠人家,人家也靠他——这样子的缘起。所以佛经里面经常用这个束芦来比喻这个缘起的关系,把这个理论来考察人生的问题。

我们说在原始佛教里面,讲的都是人生的问题,流转世界。但是人生离不开宇宙,讲了人生的问题,宇宙观也在里面包含了,所以也就不特别地再讲了。现在的哲学也是,人生观跟宇宙观没有什么一定的严格界限,人生的问题扩大了,就是宇宙的问题。那么你把人生问题解决了,当然,宇宙问题还是跟着就会解决的。

——智敏上师《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讲记》